第8章 第8章
A+ A-

面对新朝初立以来的首场科举大典,此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断不能掉以轻心。

所提标准“德高望重、德才兼备”,虽不可或缺,但终究显得宽泛模糊。

若严格按此标准筛选,符合条件的人物依然众多。

例如淡泊名利的刘伯温,便与此相符。

然而朱标明白,刘伯温断无可能担任恩科主考,不仅因其与李善长、胡惟庸等人矛盾重重,单凭他并不显赫的出身背景,就很难让浙东集团乃至全国士子衷心认同。

太子朱标愈思考愈发忧虑,不知父皇究竟会择何人担此重任。

一声悠长的叹息后,朱标内心一片惆怅。

他起身走向东宫内的书房,推开沉重的门扇,瞬间书香四溢。

值勤的书童见到太子驾到,立即停下手中研墨的动作,恭谨施礼:“太子殿下安好。”

朱标略微环视四周,轻声询问:“日前不是吩咐人去搜集沈飞博士的一些著作吗?那些书是否已经妥善整理入库了?”

书童闻听此言,迅速转身至书柜前,搬出几本儒家经典垫脚,踩着《论语》踮脚去顶层取下几部沈飞的著作。

这一举动令朱标哑然失笑,他想起沈飞曾言,圣贤之道用于治国难逾三百年之限,而眼前书童却以圣贤之书为梯,沈飞的著作却被高置不理,此情此景颇为讽刺。

书童小心翼翼地将沈飞的书放置在案头,报告道:“殿下,都在这里了。”

朱标点头坐下,缓缓翻开书籍阅读。

书中强调人民乃国家根基,历代君王往往受制于身边的官员,受蒙蔽而不察民瘼。

由此,帝王与平民的生活状态常常呈现鲜明对比。

朱标深刻体悟到书中所述,思索着如何打破这一隔阂,实现真正的治国理政之道。

长时间积累的民怨沸腾,最终可能导致民众奋起反抗,进而引发改朝换代的轮回,使得任何一个朝代都难以持久传承国运。

这些治国的警世恒言,朱标读得越发心惊胆战。

他合上书页,自然而然地将书中的论述与当前朝廷状况相互对照:现如今,父皇身旁同样环绕着众多官员,真正理解民间疾苦的少之又少,大部分人都无视民生困苦。

这样一来,他们很可能在父皇面前营造虚假的盛世景象。

然而,这还不是最为凶险的情况。

倘若这些官员在上欺瞒君王,在下利用皇权狐假虎威,巧立名目苛捐杂税,滥用权力欺压百姓,那便是颠倒乾坤,种下无数祸患。

待父皇驾鹤西去,自己接过治理大明江山的重任时,届时局面将会怎样?这一念头犹如一道闪电,使朱标惊惧不已,冷汗如雨,浸湿衣衫。

即便是在炎炎夏日,他也能感受到一股股寒意从心底升起,血脉贲张,双眸布满血丝。

不行!绝对不行!这一刻,朱标才彻底醒悟过来,开朝以来的首场科举,绝不仅仅是为大明选拔英才那么简单,它更是皇权与朝臣间一场隐蔽而激烈的权力博弈。

一旦在这场较量中朝臣们尝到了甜头,那么这批官员将更加肆无忌惮。

因此,恩科主考官的人选至关重要,决不能单纯依赖德高望重的老臣,而是要给予年轻官员展示才干的机会,避免仕途晋升完全操控在旧有朝臣手中。

有必要引入一部分直接隶属于皇权的新锐官员,形成有力的制约机制。

老一辈的官员们人脉交织紧密,利益捆绑难以割裂,唯有启用年轻一代官员,才能有效地牵制他们。

太子朱标凭借阅读沈飞的著作,豁然开朗,洞悉了这一深层道理。

次日清晨,应天皇宫的早朝仪式正式开启。

朱元璋端坐在龙椅上,特意在旁边增设了一座宝座供太子就坐。

龙椅之下,金碧辉煌,阳光穿透窗格洒下耀眼的金光,映照在四周廊柱上雕刻的蟠龙图案上,使之生动形象宛如活物。

文武百官按照职级分为两侧站立,文臣以胡惟庸、李善长为首领,武将则以徐达为代表。

大明建国初期设立了左右丞相制度,旨在相互制约平衡,左丞相徐达,右丞相起初由李善长担任,后转为胡惟庸。

原本李善长打算告老还乡,却被朱元璋挽留下来继续效力朝廷。

今天早朝,无论是文官还是武将,除了远征在外的蓝玉以外,其余朝臣均按时到场,全员出席。

众所周知,今日的早朝将揭晓第一次恩科考试的监考团队配置。

该团队包括一位主考官、一位副考官以及三位监考官,而其中主考官的人选尤为关键,他不仅象征着此次恩科的政治导向,更是大明朝廷向全国读书人传递的重要政策信号。

典礼过后,朱元璋下令:“胡惟庸,你汇报一下恩科监考团队的拟定人选。”

随着朱元璋的指令下达,全场文武百官个个精神抖擞,特别是那些曾向胡惟庸赠送礼品、寄予厚望的朝廷重臣们,此刻无不紧盯着胡惟庸的背影。

毕竟,在此之前,胡惟庸未曾对外透露任何关于人选的消息,这意味着主考官的角色花落谁家,悬念犹存。

胡惟庸遵旨而出,淮西勋贵们纷纷投来期待的目光,因为他们清楚,谁能在此恩科中占据主考之位,就意味着其所属的党派将在朝堂之上得到进一步的壮大。

问题是,这位主考官究竟会出自淮西勋贵阵营,还是来自浙东党派呢?

然而,面对淮西勋贵们的热切眼神,胡惟庸却报以一种冷漠的无视。

尽管他常被视为善于依附权势的投机者,但在重大原则问题上,他却保持了难得的清醒。

这次大明开国以来的首次恩科,无疑是皇上朱元璋极为关注的大事,决不容许私人情感影响公正决策。

任命恩科主考官之举,不仅是胡惟庸肩负的使命,更是皇上对他的信任与考验。

作为新任丞相,他在此次人事任命上的表现必须无可挑剔。

胡惟庸深吸一口气,调整嗓音,取出一份奏折,大声宣读:“禀报皇上,大明开国之初的首次恩科监考团队名单如下!”

他当众宣告……

“恩科主考官,刘三吾大人!”

刘三吾,身为朝廷二品大员,翰林院大学士,国子监监正,更是与汪叡、朱善齐名的“三老”之一,他曾,备受朝廷礼遇。

其资历深厚,确实堪称德高望重、德才兼备之典范。

朱元璋侧目看向太子朱标,脸上露出满意的微笑,显然他对刘三吾为主考官并无异议。

太子朱标亦微微颔首,目光转向刘三吾,发现对方显得相当惊讶,显然在此之前并未预料到会被委以此重任。

朱元璋接着发问:“刘三吾,你觉得由你担任恩科主考如何?”

刘三吾受此殊荣,受宠若惊,立刻离座行礼,情绪激动地回应:“陛下,老臣感激涕零!感谢陛下的垂青和丞相的推荐!老臣定当全力以赴,确保本次恩科圆满举行!”

对于刘三吾的反应,朱元熹颇感满意。

其实,刘三吾这个主考官人选是昨晚他与胡惟庸、李善长以及刘伯温三人共同商议敲定的。

刘三吾既非浙东党成员,亦非淮西勋贵,他在党派归属上清白无瑕,同时具有深厚的资历背景,堪称最佳人选。

无人能出其右,他是出任主考的最佳人选。

胡惟庸在公布主考人选后,接着揭晓了监考团队的组成情况。

“本恩科考试所委派的副考官及监考人员为:”

“李善长、白信韬、张信、戴彝和尹昌隆等国子监博士。”

众人皆知,这些国子监博士,如张信、戴彝和尹昌隆,正是曾经迫使沈飞离开国子监的同一批人。

现如今,沈飞困守客栈,而他们却一路高升,共同担纲恩科考试的监考重任。

李善长被任命为副考,这一点毋庸置疑,众人心领神会。

然而,当提及白信韬时,情势陡转。

身为一名卑微的王府纪善、太子侍读,白信韬有何德何能得以担当监考之职?

这一决定瞬间引发了朝臣们的普遍质疑。

面对此景,朱元璋并未立即发表意见,而是静观其变。

此时,坐在一侧的太子发声,试图消除众人的疑虑:“本次恩科对大明王朝至关重要。”

“故我坚持提议,在监考队伍中增添新生力量。”

“未来的日子里,大明还将举办多次恩科,源源不断地需要新鲜血液充实其中。”

尽管群臣内心仍存异议,但当注意到朱元璋犀利的目光,大家只好噤若寒蝉,不再发表任何不满言论。

朱元璋对太子的应对颇为赞赏,目光柔和地注视着朱标,暗自思忖:“我的标儿越发具备一国之君的风范了。”

人群中的白信韬位列文官末席,此刻心情激动不已。

他目睹太子为自己仗义执言,心中满是感激之情。

这次,他借由首次科举的东风,预示着自己的仕途将开启一片广阔天地。

念及于此,白信韬面上不禁浮现出一抹狡黠的笑容。

沈飞,如今我是恩科的监考,而你仅是一个平民百姓!

看你还如何在这次科举中翻身!

虽然人选已基本确定,但最后的决策权仍然掌握在朱元璋手中。

朝臣们窃窃私语,纷纷热议此次公布的监考名单。

对于国子监博士们参与监考,众人并无太大争议,毕竟这是他们的本职工作。

然而,唯独白信韬的入选,令众多官员心生不忿。

就在此时,朱元璋作出了最终裁决。

“本次恩科,主考为刘三吾,副考为白信韬,其余监考工作则由全体国子监博士承担。”

“至于李善长,朕另有重用。”

朱元璋的决定让全场百官惊愕不已!

白信韬居然晋升为副考官!

要知道,监考与副考之间的功绩差别犹如霄壤之别!

待到科举选拔出的人才辈出,他们只会铭记主考与副考,又有谁会记得监考呢?

皇上让白信韬担任副考,这岂不是直接将晋升之路拱手相赠?

白信韬震惊之余,连忙起身下跪,向朱元璋深深叩首:

“微臣白信韬,感谢陛下赐予如此厚重的恩典!”

客栈之中熙熙攘攘,商旅学子络绎不绝。

人群中不乏佩戴璀璨白玉腰带,左悬宝刀,右携香囊者,威风凛凛犹如天神下凡。

当然,更多的还是身着朴素布衣的青年才俊,他们均是来自天南地北的求学者。

这些人聚集京城的目的无他,就是要在即将到来的科举考试中崭露头角,以此改变自身的命运轨迹。

毕竟在古代社会,读书应试无疑是平民百姓实现阶级跃迁的最有效途径。

一旦金榜题名,荣膺榜首,便能声名鹊起,名震东华门内外,从此人生境遇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在客栈一角的一张桌子边,一位衣着华丽的考生率先开腔:“此次举行的恩科,乃大明王朝历史上的首届!”

他的发言引起周围几人的共鸣。

“李兄文采出众,此次科举魁首舍你其谁?”

另一人附和道。

“的确,李兄之才,我们只能仰视!”

又有一人补充说。

“看来此次科举,我们多数人只能充当绿叶了。”

其他人纷纷表示赞同。

这时,店小二适时送上一碗热腾腾的牛肉,满脸堆笑地说:“要是各位大人日后能金榜题名,可千万记得小店哦!”

被称作李兄的男子闻听周围人的赞美,面露微笑,深感受用。

他赴京的目标只有一个——夺取状元桂冠。

客栈内氛围热烈非凡,不仅他们这一桌热闹非凡,其他桌那些身着布衣埋头苦读的学子亦各具姿态:有的凝眉深思,仿佛陷入难题;有的谈笑风生,充满豪情壮志。

客栈老板更是喜上眉梢,近期大量学子入住,使得他的生意翻了几番。

在客栈右侧一张桌子上,沈飞独自端坐,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倾听着周围学子们的讨论。

然而,在他看来,这里的大多数人在科举道路上恐怕只能扮演陪跑者的角色,一生可能都会困顿于此,郁郁不得志。

此时,那位李兄身边的一位朋友提出了一个敏感话题:“不知此次科举的主考官是谁,如果能事先打好招呼……”

  1. 上一章
  2. 章节目录
  3. 下一章

章节 X

第1章 第1章 第2章 第2章 第3章 第3章 第4章 第4章 第5章 第5章 第6章 第6章 第7章 第7章 第8章 第8章 第9章 第9章 第10章 第10章 第11章 第11章 第12章 第12章 第13章 第13章 第14章 第14章 第15章 第15章 第16章 第16章 第17章 第17章 第18章 第18章 第19章 第19章 第20章 第20章 vip 第21章 第21章 vip 第22章 第22章 vip 第23章 第23章 vip 第24章 第24章 vip 第25章 第25章 vip 第26章 第26章 vip 第27章 第27章 vip 第28章 第28章 vip 第29章 第29章 vip 第30章 第30章 vip 第31章 第31章 vip 第32章 第32章 vip 第33章 第33章 vip 第34章 第34章 vip 第35章 第35章 vip 第36章 第36章 vip 第37章 第37章 vip 第38章 第38章 vip 第39章 第39章 vip 第40章 第40章 vip 第41章 第41章 vip 第42章 第42章 vip 第43章 第43章 vip 第44章 第44章 vip 第45章 第45章 vip 第46章 第46章 vip 第47章 第47章 vip 第48章 第48章 vip 第49章 第49章 vip 第50章 第50章 vip 第51章 第51章 vip 第52章 第52章 vip 第53章 第53章 vip 第54章 第54章 vip 第55章 第55章 vip 第56章 第56章 vip 第57章 第57章 vip 第58章 第58章 vip 第59章 第59章 vip 第60章 第60章 vip 第61章 第61章 vip 第62章 第62章 vip 第63章 第63章 vip 第64章 第64章 vip 第65章 第65章 vip 第66章 第66章 vip 第67章 第67章 vip 第68章 第68章 vip 第69章 第69章 vip 第70章 第70章 vip 第71章 第71章 vip 第72章 第72章 vip 第73章 第73章 vip 第74章 第74章 vip 第75章 第75章 vip 第76章 第76章 vip 第77章 第77章 vip 第78章 第78章 vip 第79章 第79章 vip 第80章 第80章 vip 第81章 第81章 vip 第82章 第82章 vip 第83章 第83章 vip 第84章 第84章 vip 第85章 第85章 vip 第86章 第86章 vip 第87章 第87章 vip 第88章 第88章 vip 第89章 第89章 vip 第90章 第90章 vip 第91章 第91章 vip 第92章 第92章 vip 第93章 第93章 vip 第94章 第94章 vip 第95章 第95章 vip 第96章 第96章 vip 第97章 第97章 vip 第98章 第98章 vip 第99章 第99章 vip 第100章 第100章 vip 第101章 第101章 vip 第102章 第102章 vip 第103章 第103章 vip 第104章 第104章 vip 第105章 第105章 vip 第106章 第106章 vip 第107章 第107章 vip 第108章 第108章 vip 第109章 第109章 vip 第110章 第110章 vip 第111章 第111章 vip 第112章 第112章 vip 第113章 第113章 vip 第114章 第114章 vip 第115章 第115章 vip 第116章 第116章 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