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第2章
A+ A-

“吾辈读书,原非为那朝廷的争斗而生。”沈飞在雨中低语,声音虽微弱,却充满决绝,“吾之所求,乃是驱逐北元残余,让中原百姓得以安居乐业,而非看着他们在党争之下日渐凋零。”

雨水滴答落在地上,渐渐消退的是大自然的怒吼,却唤醒了沈飞内心更大的决心。

他深知自己不能再沉溺于朝堂的浑水之中,于是选择了另一条道路。

他决心远离朝廷的漩涡,不再做那些空谈道德却行龌龊事者的同僚,而要用自己的方式去触动这个王朝的根本,催化一场足以颠覆旧秩序的大变。

暴风雨过后,世界归于宁静,沈飞步履稳健地回到他用微薄俸禄购下的破败院落。

这里是他灵魂的避风港,也是他践行理想的起点。

院中收养的流浪儿小青正倚门张望,一见到沈飞浑身湿透的模样,立刻欢喜地跑上前去。

“沈飞哥哥!你来了!”小青欢快的声音打破了雨后的寂静。

她忙不迭地拉扯着沈飞的衣袖,眼中满是关切,“沈飞哥哥,你怎么全身都湿透了?快进来换身衣服吧,我给你准备好了热茶和干毛巾。”

沈飞凝视着眼前纯真善良的小青,脸上浮现出温暖的笑容。

“谢谢你,小青。”他轻声回应,接受小青的关爱,这正是他心底深处向往的人间烟火气。

在换下湿漉漉的衣服,享受着小青体贴入微的照顾的同时,沈飞的内心正在进行一番激烈的自我独白。

他细细地盘算着即将付诸实践的计划,如何借由自己的行动触发那把足以烧尽腐朽的烈火,让这个王朝在熊熊大火中涅槃重生。

沈飞踏着雨后的泥泞,狼狈却又坚定地回到了自己的小院。

女孩小青见状,不禁瞪大了眼睛,紧皱眉头,走上前来,带着无比的担忧问道:“沈飞哥哥!你……今天该不会遇到什么麻烦了吧?”

沈飞拍了拍身上湿透的衣裳,看似随意实则暗藏深意地回应道:“没事,只是突然下起了大雨,没地方躲,索性就走回来感受了一下这自然的力量。”

他的话语中流露出一股坚韧与超脱。

沈飞扫了一眼略显凌乱的院子,转头看向小青,目光中充满了信任。

“小青,我想让你帮忙收拾一下这个院子,不久之后可能会有几位重要的客人来访。”他边说边用手比划了一下四周,言语中透露出一种即将有所作为的气息。

小青听罢,眼神明亮起来,用力点了点头,回应道:“好的,沈飞哥哥,我会尽快收拾妥当的。”

黄昏时分,小青完成了所有的清扫工作,整个院子焕然一新。

她跑到沈飞跟前,满脸喜色地报告着:“沈飞哥哥!这里的一切都已经收拾干净了,你看还有哪里需要改进吗?”接着,她又贴心地提议道:“我刚刚烧好了热水,可以为你泡壶茶,再帮你擦擦身子。”

沈飞环顾四周,满意地点点头,温和地说:“真的做得很好,小青。

那壶茶就拜托你了。”小青听了这话,嘴角上扬,兴高采烈地跑去准备茶水。

当沈飞还在屋檐下整理思绪时,小青端着茶水走来,注意到沈飞仍然穿着湿漉漉的衣服,不禁心疼地提醒道:“沈飞哥哥!我已经烧好了热水,你现在全身都湿透了,还是先去洗个热水澡吧,别感冒了。”

沈飞感受到小青的关怀,感激之余亦微微一笑,接受了她的建议:“嗯,你说得对,我这就去沐浴更衣。”

待沈飞独自一人时,他的内心开始涌动起复杂的思绪。

他默念道:“既然淮西勋贵和浙东党内部的纷争已无我的立足之地,那么唯有另辟蹊径,寄希望于未登基的皇太孙朱棣,他是未来大明江山的关键所在。”

沈飞的眼神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继续自言自语:“那些浙东党人士满口仁义道德,实际上却是玩弄权术的高手,一旦面临生死存亡之际,却往往胆小怕事。

我要做的,就是要打破他们的伪善面具,让他们看看什么是真正的厚黑学。”

场景切换至沈飞的院子,昏黄的灯光下,小青正在细心地为沈飞布置着会客的房间。

沈飞站在窗前,望着窗外的夜色,心中暗自思量:“看来,是时候让他们见识一下吞天毒计的威力了。

只有通过实际的行动,才能证明我的策略并非空谈。”

与此同时,皇宫内,朱元璋正准备离开奉天殿。

他站起身,身穿龙袍的身形在烛光下显得格外伟岸,他挥挥手,示意毛骧跟随其后。

毛骧低头紧跟,心中明白,朱元璋这次亲自前往沈飞那里,足见他对沈飞所提策略的重视程度。

“毛骧,淮西勋贵与浙东党之争,实则是朝廷之瘤。

沈飞这小子,虽然被逐出国子监,但他提出的吞天毒计,朕想知道,是否真有扭转乾坤之能。”朱元璋边走边说,语气中夹杂着对时局的忧虑和对沈飞策略的好奇。

毛骧躬身回应:“陛下英明,沈飞的策略虽未曾明示,但从他近日的表现来看,确实有些与众不同。

臣已经安排妥当,今晚即可直接与他会面。”

两人悄然走出皇宫,夜色中,一行人朝着沈飞的住所疾行而去。

而沈飞,早已在家中等候,准备好将自己精心策划的“吞天毒计”向朱元璋和皇子们娓娓道来。

当朱元璋等人抵达沈飞的院子时,只见院门半掩,灯火阑珊。

沈飞在门口静候,看到朱元璋亲自驾临,他深施一礼,表情严肃而不失尊敬:“微臣沈飞,恭迎陛下大驾光临。”

朱元璋步入院中,扫视一圈,微微颌首,示意沈飞坐下详谈。

他开门见山地问:“沈飞,听说你有一计名为吞天毒计,朕想听听,这究竟是何等策略,竟能让国子监都无法容纳你?”

沈飞并未慌乱,反而镇定自若地开始了他的讲述,他知道,这可能是改变他命运,甚至是整个大明王朝命运的关键一刻。

他将“吞天毒计”的具体内容一一剖析,期间,朱元璋听得聚精会神,时而沉思,时而点头,似乎对沈飞的策略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深夜时分,皇宫的大门在一阵轻微的吱呀声中悄然开启,朱元璋身着一袭粗布麻衣,丝毫没有帝王的华丽装扮,只有贴身护卫的几名锦衣卫侍卫能看出些许端倪。

他们个个武艺超群,面容冷峻,动作敏捷,悄无声息地跟随朱元璋踏上一辆简单朴素的轿子,向着城中的某个角落驶去。

“皇上,一切均已按照您的吩咐准备妥当,沈飞现就在那院中居住。”

一名侍卫低声禀告,视线警惕地扫视着四周。

朱元璋微微颔首,低语道:“务必确保行事隐蔽,不可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在城市的另一头,沈飞的破旧院落前,太子朱标率领着燕王朱棣、秦王朱樉等众皇子下了马车。

朱棣指着面前的院落,禀报道:“大哥,沈飞确实住在这里,据我手下回报,他近期一直在此处生活教学。

秦王朱樉撇了撇嘴,抱怨道:“咱们可是皇族,怎么来到这种地方?”

其他皇子也纷纷附和,质疑为何要到这样一个破败的地方来寻找学问。

朱标闻言,温和却又不失威严地训诫道:“诸位弟弟,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沈飞先生或许并不在意物质生活的丰裕与否,而是追求精神世界的富足。

我们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才能真正领悟到沈飞先生的高深之处。”

在朱标的引导下,皇子们收敛起轻蔑之情,依次踏入了沈飞的院子。

虽然院外看起来破旧不堪,但院内却别有洞天。

一座古朴的书房中,灯火摇曳,书香弥漫,隐约可见一位谦逊儒雅的教书先生模样的人影正在给一群弟子讲解诗书。

当皇子们走进书房,发现沈飞正在讲述一篇兵法心得,他言辞犀利,剖析深入,引经据典,令人叹服。

尤其是他提及的“吞天毒计”,虽然听起来狠辣异常,但在沈飞口中娓娓道来,却揭示出一套严谨周密、足以改写战争格局的战略布局。

听着沈飞的论述,皇子们的眼中逐渐泛起敬佩之色,他们开始理解,为何父亲朱元璋会对这样一位看似平凡的教书先生如此重视。

在一派庄重而和谐的氛围中,皇子们陆续聚拢在太子朱标周围,他们面色各异,但都表达了对自己先前轻率言行的悔悟。

一位率先垂下头颅,紧握拳头,坦诚地道:“大哥!我错了,我不应该在未经深入了解的情况下就对沈飞先生产生偏见。”

另一位也随之表态,面上挂着惭愧之色:“大哥!我刚才对沈飞先生的评价确实太过草率,我也承认错误。”

其他几位皇子同样深深鞠躬,诚恳道歉:“大哥!我之前的想法太过肤浅,现在我明白我们应该尊重每一个人的智慧。”

朱标微笑着接纳了弟弟们的道歉,他拍拍各位皇子的肩膀,温声道:“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我身为兄长,更希望看到你们能够不断进步,而不是停留在过去的错误中。

沈飞先生不论身份高低,只要他拥有真才实学,我们都应当虚心求教。”

尽管皇子们都表了态,但他们内心深处仍对沈飞的“吞天毒计”持有疑虑。

这时,朱棣眼眸中闪过一抹锐利的光芒,他挺直腰板,向朱标进言:“大哥,我认为我们不应仅凭传闻判断沈飞先生和他的吞天毒计。

不如我们亲自去他的学堂一趟,实地了解他的学识,这样才能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朱标沉吟片刻,赞同道:“朱棣说得有理,我们就应亲身体验,方能了解真相。”

他当即决定,众人一同前往沈飞的学堂,亲自揭开“吞天毒计”的神秘面纱。

沈飞的学堂坐落在城郊一处僻静之地,庭院虽不华丽,却干净整洁,几株翠竹点缀其间,显示出主人的淡泊心境。

朱元璋担心孩子们的安危,特意乔装打扮,藏匿于学堂附近的围墙之后,静静地偷听着他们的对话。

朱标走入学堂,目光落在沈飞身上,神色庄重地发问:“沈飞先生,您曾提到的吞天毒计,是否符合圣贤之道?譬如孔子的仁爱,孟子的性善论,或是孙子、武圣的兵法策略,这些无不蕴含着圣人之学的精神内核。

请问您的吞天毒计是否与此类学说相悖呢?”

沈飞略微沉吟,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他缓缓回答:“太子殿下所言极是,历代圣贤的学说确为后人指引明灯。

然而,世事变迁,朝代更迭,有时候决定一个国家兴衰的,并非仅仅依靠圣人的教诲。

吞天毒计虽听起来狠厉,但它旨在阐述如何在逆境中寻得生机,如何在不利局面下扭转乾坤,这是实战经验与策略智慧的结晶,与圣人之学并无冲突,反而有可能是一种补充。”

皇子们闻此言,心中震动,他们对沈飞的观点虽一时无法完全接受,但也找不到辩驳的理由。

朱棣适时发声,给出了他的见解:“正如沈飞先生所说,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天赋和擅长之处,也许沈飞先生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圣人,但他独特的军事谋略和务实精神,对于我们这些肩负重任的皇族子弟来说,无疑是极其宝贵的经验。”

围墙后的朱元璋听到儿子们的对话,脸上浮现出满意的笑容,他对朱棣的成熟稳重以及沈飞的见识深感欣慰。

在宽敞的学堂内,沈飞与太子朱标及诸皇子围坐一圈,烛光摇曳,映照着他们专注的脸庞。

沈飞先是赞许地看了朱棣一眼,继而朗声道:“四皇子所言,确实触及了问题的核心。

但有一点,四皇子可能忽视了。

那就是,纵使大将善战,若无运筹帷幄之智,终难成就大业。

战场之上,勇猛固然重要,但若缺乏长远的战略眼光和深思熟虑的谋划,往往只能赢得局部战役,而无法取得全局胜利。”

朱棣等人面露思索之色,朱棣主动追问:“先生的意思是,即使军中大将勇猛无敌,如果不懂得运用智谋,也无法确保长久的胜利吗?”

沈飞微微点头,进一步阐述:“正是如此。

圣人之学,旨在培养人们的道德修养和智慧境界,但这并不意味着它能解决所有现实问题。

比如,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需要的不仅仅是儒家的仁义道德,还需要法家的权谋策略、兵家的战术布局。

世间万象,各有规律,而圣人之学并不能包罗万象,适用于所有情境。”

他加重语气,继续道:“试想,若一个国家仅依赖圣人之学,而忽视实用之学,恐怕就如同那位善战而无谋的大将,虽能在短期内立下赫赫战功,却难以维系国家的长远发展。

所以,无论是治国理政,还是疆场征战,我们需要的是兼容并蓄,博采众长,既有圣人的道德典范,也有实用的智慧策略。”

围坐一旁的皇子们,包括朱标在内,都被沈飞这番深入浅出的言论所吸引,他们开始反思自己以往对圣人之学的理解是否过于狭隘。

这场对话,如同一颗种子,播撒在他们的心田,启发他们去探索更为广阔的知识领域,也为他们的成长开辟了新的思路。

此时,隐身于学堂周边的朱元璋,透过窗户缝隙窥视着学堂内的场景,内心颇为欣慰。

在灯火通明的学堂中,朱标深吸了一口气,显然是对沈飞的观点感到不安。

他站起身来,试图捍卫圣人之学的地位,一字一顿地反驳道:“沈飞先生,你言圣人之学无用于当世,那么请问,孔孟之道、周公之礼难道不是历代帝王遵循的准则?他们的学说历经千年,仍能指导朝政,岂能说毫无作用?”

沈飞并未被朱标的反驳所动摇,他微微一笑,反问道:“太子殿下,圣人之所以为圣,是因为他们超凡脱俗的品德与智慧。

然而,他们从未真正统治过一个国家,又如何能完全了解治国理政的艰辛与复杂?例如,一个饱读诗书的豪绅,懂得诸多圣贤之道,却未必能体会街头乞丐的生存困境。

同样的道理,圣人的理想状态在现实生活中,有时难免显得力不从心。”

皇子们面面相觑,显然被沈飞的逻辑所触动,他们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朱标等人的脸色也随之变幻不定,他们开始反思一直以来所学的圣人之学是否真的能够应对世事变幻,解决问题。

沈飞见状,进一步总结道:“诸位皇子,我并非贬低圣人之学的价值,而是希望大家明白,这些学说更多地在于塑造个人品德与理想人格,而治理国家,不仅需要高尚的道德情操,更需要切实可行的策略和手段。

与其沉迷于圣人的理想世界,不如相信自己的双手,去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真实变革。”

围墙之外,朱元璋屏息聆听,心中暗自赞叹:“沈飞此子,果真是直言不讳,颇有我年轻时的风采。

他敢于挑战权威,质疑圣人,这样的勇气和坦率,正是我大明急需的治国人才。”

他转头对身边的锦衣卫低语:“此人见解独到,有胆有识,将来必能辅佐我儿成就一番伟业。

记住,以后对沈飞要多加留意,他的每一句话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随着沈飞慷慨激昂的言辞落下,学堂内的气氛达到了高潮,皇子们一个个面露惊骇之色,他们开始审视自己对圣人之学的认知。

在灯火阑珊的学堂中,朱标面色凝重地站了起来,对着沈飞深深一揖,他那清澈的目光中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与对未知的探寻。

他开口问道:“沈飞先生,您将自己的灭元十二毒计和行军兵略三十六卷献给大帅徐达,难道您不清楚大帅是我大明赫赫有名的常胜将军吗?”

沈飞泰然自若地微微一笑,他知道朱标心中的疑虑,遂从容回应:“太子殿下,我当然知道徐大帅是常胜将军,正如韩信当年献策于项羽,即使面对强大的对手,策略的作用依旧无可替代。

韩信献策,不仅体现了智者的胸怀,更揭示了在绝对实力之外,智谋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

这时,四皇子朱棣不甘沉默,他眉宇间流露出丝丝疑惑与挑战,质问道:“沈飞,你将自己比拟为韩信,将徐达比作霸王,这样的比喻是否过于自负?你是否有足够的自信,认为徐达会在未来的战役中需要你的策略?你真认为徐大帅会失败吗?”

沈飞并未因此而愠怒,他耐心解答:“四皇子误会了,我并非暗示徐大帅会有败绩。

然而,元庭虽已日薄西山,但仍如困兽犹斗,其潜在威胁不可忽视。

战争之事,最忌轻敌。

我献上的兵略,并非质疑徐大帅的战功,而是希望借助全面而深入的分析,助其在未来的战役中取得完胜,令北疆异族对我大明敬畏三分。”

围墙之外,朱元璋正静静聆听着这场对话,当沈飞的言论传入耳中,他脸上的表情瞬间变得惊愕而震撼。

朱元璋深知,沈飞的言论对于新生的大明王朝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他开始对沈飞赠予徐达的兵略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朱棣似乎也被沈飞的回答所触动,他进一步追问道:“沈飞先生,您所提的灭元十二毒计与行军兵略三十六卷究竟包含何种奥秘,能让徐大帅全胜,令敌人胆寒?”

沈飞自信满满地回应:“四皇子,我的兵略基于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原则,深入分析了敌我双方的情况,并制定了相应的策略。

我相信,只要徐大帅能够充分利用这些策略,不仅能够取得战役的胜利,更能震慑四方,巩固我大明的北部防线。”

随着沈飞的话音落下,朱棣以及其他皇子们均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这场对话在学堂中暂告一段落,但它的影响却远远不止于此。

朱元璋对沈飞的兵略越发看重,开始密切关注沈飞的各项建议;皇子们对沈飞的智谋与胆识也表示出了由衷的钦佩,对沈飞的看法发生了显著转变。

在国子监的一次集会上,沈飞神情严肃,掷地有声地宣布:“若想灭敌!仅以常法远远不够!”

他高昂的嗓音在空气中回荡,犹如一道霹雳,让在场的所有人都为之动容。

“其一策!断其根!北疆蛮族依仗骑射,战马便是他们的生命线,”

沈飞顿了顿,锐利的目光扫过在座的皇子们,“如果我们能够在战事未起之前,破坏或者控制他们的马匹供应,就如同折断了他们的手脚,那时的战局又会如何演变呢?”

此言一出,整个学堂内瞬间陷入死寂,而后爆发出一阵倒吸凉气的声音。

燕王朱棣的额头更是渗出了冷汗,他意识到,这不仅是一条毒计,更是一条有可能彻底改变北疆战局的狠辣策略。

而在围墙之外,朱元璋悄然倾听,沈飞的话语如针尖般刺入他的耳朵,令他震惊之余,却又转为兴奋。

“好!好啊!!!”

朱元璋忍不住低呼出声,他意识到,沈飞的策略虽然狠辣,但若能以此一举定北疆,扫除边患,即使手段残酷,也可说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这沈飞,虽狠,却有其用!”

朱元璋喃喃自语,他心中清楚,沈飞虽不适合在国子监教授儒家经典,但他的智谋与胆识却恰恰是朝廷急需的,他完全可以成为朱元璋手中那把锋利无比的剑,用来对付敌国,保卫大明的疆域。

同一时刻,在大帅府的酒宴上,气氛热烈非凡。

李文忠举杯向徐达敬酒,一饮而尽后,徐达谦逊地笑了笑,他举起酒碗,目光扫过在座的将领们,感叹道:“兄弟们说笑了!此次出征,我徐达还需仰仗各位兄弟的鼎力相助。”

蓝玉酒酣耳热,壮志凌云,他大声笑道:“嗝~有我蓝玉在,大将军指向哪,咱就冲到哪,必定把那些元军斩于马下!”

众人纷纷附和,对蓝玉的英勇豪情给予了高度赞扬。

酒过三巡,蓝玉的醉意更浓,他突然抱怨起来:“你们瞧瞧,最近上位可是对那些腐儒走得越来越近了!”

此话一出,席间原本的欢声笑语戛然而止,气氛陡然变得沉重起来。

夜幕降临,大帅府内的灯火辉煌,一场热烈的酒宴正在进行。

冯胜端起酒碗,面上带着几分愠色,愤愤不平地说:“就是,那个刘伯温,当初起义时他就左右逢源,还曾效忠过元庭,真是个墙头草!”

他猛地灌了一口烈酒,环顾四周,加重语气:“大帅,你说是不是也该找个时候,好好提醒提醒上位,让他别忘了这大明朝江山是谁拼死打下的?!”

徐达听罢,嘴角勾起一抹冷笑,他放下手中的酒杯,深沉地看着冯胜和其他将领:“他刘伯温有什么可比的?论武略,论忠诚,咱们哪一个不是从生死边缘一路走过来的?这次灭元之战,我们稳操胜券,兄弟们要是心里有啥不痛快,或是觉得付出应当有所回报,都应该趁早跟上位讲清楚,该提的条件一个都不能少!”

冯胜的话引来众人一片附和之声,纷纷叫嚷着要上位给予应有的待遇和尊重。

这时,蓝玉斜眼瞥向周围,眼中闪烁着得意之色,他拍桌而起,高声道:“告诉你们,这次出征,我还真有个条件。

要是陛下不下旨杀了那刘伯温,老子就打死也不出征!让他那些只会咬文嚼字的腐儒去替咱们打天下好了!”

话音刚落,大堂内响起一阵哄笑,将领们的情绪被推向高潮,仿佛一股压抑已久的怨气找到了宣泄口。

就在众人笑谈之际,一名家丁慌张地闯入门来,撞见的是已然微醺、满脸怒气的蓝玉。

蓝玉一把抓住家丁衣领,恶狠狠地质问:“什么狗东西,也敢来指教咱们领兵作战?是不是你刚才在外面说什么灭元毒计?!”

家丁吓得魂飞魄散,连连求饶:“将军饶命!将军饶命啊!我只是管家,给大将军献策的人,乃是国子监中的博士沈飞!”

蓝玉一听,不禁哈哈大笑,嘲讽道:“看看你的样子!狗东西!”

他一脚将家丁踹开,接着啐了一口:“既然这件事跟你没关系,那就滚吧!”

然而,蓝玉并未就此消停,反而酒劲上涌,愈发冲动。

他拔出佩刀,跃身上马,一边吆喝着:“老子今天倒要见识见识,这个沈飞到底是个什么狗东西,竟敢献什么毒计,看我不把他找出来,让他知道知道我们这些真正沙场上拼杀的英雄才是大明的脊梁!”

随着蓝玉扬鞭而去,大帅府内的气氛更加微妙,酒宴上的热闹似乎掩盖不住即将到来的风暴。

一场围绕沈飞所献策略,牵涉到各方利益与恩怨的较量,正在悄然酝酿。

在大帅府的酒宴上,徐达举杯邀众人继续畅饮,一派豪杰之气。

李文忠与冯胜面露忧虑,低声询问徐达:“大帅,蓝玉那家伙要是真把国子监的博士给杀了,陛下会不会为此怪罪下来?毕竟那博士也算是朝廷命官。”

徐达微微一笑,神情淡定自如,举杯一饮而尽,道:“咱们是什么人?咱们是陛下的兄弟,大明朝的开国功臣,为他流过血,拼过命!别说区区一个国子监的博士,就算刘伯温那样的人,我们也未必放在眼里。

谁又能奈何得了咱们?”

冯胜愤愤不平地拍案而起,声音洪亮:“如果上位真做出让咱们兄弟们如此寒心的事,以后我看谁还会为他卖命!”

徐达与李文忠随之放声大笑,仿佛一切都不值一提。

随着酒越喝越烈,情绪越来越高涨,蓝玉更是赤红着脸,怒气冲冲地高喊:“儿子们,给我牵马来!”

他一腔热血沸腾,对浙东党尤其是国子监博士的出谋划策感到极度不满,认为这是对淮西兄弟的公然挑衅。

蓝玉和他的十三名义子对浙东党嗤之以鼻,他们决定要杀掉这名国子监博士,以此来展现淮西兄弟的尊严与实力。

十三太保齐声响应,表明他们对蓝玉的绝对忠诚与支持。

  1. 上一章
  2. 章节目录
  3. 下一章

章节 X

第1章 第1章 第2章 第2章 第3章 第3章 第4章 第4章 第5章 第5章 第6章 第6章 第7章 第7章 第8章 第8章 第9章 第9章 第10章 第10章 第11章 第11章 第12章 第12章 第13章 第13章 第14章 第14章 第15章 第15章 第16章 第16章 第17章 第17章 第18章 第18章 第19章 第19章 第20章 第20章 vip 第21章 第21章 vip 第22章 第22章 vip 第23章 第23章 vip 第24章 第24章 vip 第25章 第25章 vip 第26章 第26章 vip 第27章 第27章 vip 第28章 第28章 vip 第29章 第29章 vip 第30章 第30章 vip 第31章 第31章 vip 第32章 第32章 vip 第33章 第33章 vip 第34章 第34章 vip 第35章 第35章 vip 第36章 第36章 vip 第37章 第37章 vip 第38章 第38章 vip 第39章 第39章 vip 第40章 第40章 vip 第41章 第41章 vip 第42章 第42章 vip 第43章 第43章 vip 第44章 第44章 vip 第45章 第45章 vip 第46章 第46章 vip 第47章 第47章 vip 第48章 第48章 vip 第49章 第49章 vip 第50章 第50章 vip 第51章 第51章 vip 第52章 第52章 vip 第53章 第53章 vip 第54章 第54章 vip 第55章 第55章 vip 第56章 第56章 vip 第57章 第57章 vip 第58章 第58章 vip 第59章 第59章 vip 第60章 第60章 vip 第61章 第61章 vip 第62章 第62章 vip 第63章 第63章 vip 第64章 第64章 vip 第65章 第65章 vip 第66章 第66章 vip 第67章 第67章 vip 第68章 第68章 vip 第69章 第69章 vip 第70章 第70章 vip 第71章 第71章 vip 第72章 第72章 vip 第73章 第73章 vip 第74章 第74章 vip 第75章 第75章 vip 第76章 第76章 vip 第77章 第77章 vip 第78章 第78章 vip 第79章 第79章 vip 第80章 第80章 vip 第81章 第81章 vip 第82章 第82章 vip 第83章 第83章 vip 第84章 第84章 vip 第85章 第85章 vip 第86章 第86章 vip 第87章 第87章 vip 第88章 第88章 vip 第89章 第89章 vip 第90章 第90章 vip 第91章 第91章 vip 第92章 第92章 vip 第93章 第93章 vip 第94章 第94章 vip 第95章 第95章 vip 第96章 第96章 vip 第97章 第97章 vip 第98章 第98章 vip 第99章 第99章 vip 第100章 第100章 vip 第101章 第101章 vip 第102章 第102章 vip 第103章 第103章 vip 第104章 第104章 vip 第105章 第105章 vip 第106章 第106章 vip 第107章 第107章 vip 第108章 第108章 vip 第109章 第109章 vip 第110章 第110章 vip 第111章 第111章 vip 第112章 第112章 vip 第113章 第113章 vip 第114章 第114章 vip 第115章 第115章 vip 第116章 第116章 vip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