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天下,唯有德者居之!
A+ A-

  “太后晕倒了!”

  “快,快传御医!”

  朝堂上,变故突生,几个小宫女慌了神,七嘴八舌的喊了一嗓子。

  霍去病见状,三步并作两步,第一时间赶了过去。

  老实讲,眼前的女人并非朱祁钰的生母,和他更是扯不上半点关系。

  但毕竟是当朝太后,万一有事,容易引起人心浮动,造成诸多不利影响。

  “两位尚书大人,眼下要如何决断?”

  同一时间,殿中的大臣们也是方寸大乱,纷纷来请于谦和王直拿个主意,看后面的事该怎么办?

  他们联名启奏,主张拥立郕王登基,本是出于对大明的赤胆忠心,为江山社稷着想......

  没曾想,中途节外生枝,若因此将太后气出个好歹,病入膏肓,在场的臣子都难脱干系。

  即使法不责众,念在众人并非有意犯上作乱,行逼宫篡位之举,事后下旨宽恕了他们,但少说要领个大不是,良心不安呐!

  这些熟读四书五经,研究孔孟之学的读书人,从小被道德文章牢牢约束,最是看重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虚荣心极强,就像羽毛那样呵护爱惜着。

  为官一世,怎么会允许职业生涯中,留下逼宫篡位,气倒太后这样的污点存在?

  不行!

  无论如何都不行!

  更何况,这场风波的主角之一,是否有意登基称帝,执掌大明江山,还尚未明确表态,忙着照看孙太后去了。

  “先看看再说吧,不可操之过急。”

  目前的局面,饶是老成稳重的王直,也有些举棋不定,一时没什么好主意,只能静观其变。

  “殿下,而今太后凤体有恙,不能把控朝堂。”

  “请郕王勿要推辞,顺应天意人心,出面主持大局,临机决断!”

  就在这时,乱哄哄的人群中响起一道突兀的声音,想要趁热打铁,把生米煮成熟饭。

  事急从权,先定个名分,只要郕王点头答应,后面的就都好办了。

  毕竟,满朝大臣上下一心,想要扶立新君,结果当事人不情愿,热脸贴了个冷屁股,也太滑稽了点。

  此事若流传出去,他们这一朝的臣子,个个都会沦为笑柄,茶余饭后的谈资。

  “现在不是说这些的时候,太后的凤体要紧!”

  “退朝!”

  察觉到孙太后的呼吸还算平稳顺畅,应该不至于有生命危险,霍去病这才放心。

  接着转过身来,用略带冷漠的语气,对百官下达了命令。

  都什么时候了,还要赶鸭子上架,继续在拥立新君的问题上纠缠不休,简直没心没肺。

  问题是,一下子有了做皇帝的机会,无论结果怎样,他都没有心理准备,不知该如何应对。

  既然还没想好,使出缓兵之计,留下充足的时间,等考虑清楚再说,未尝不是个好办法。

  当下叫上几个宫女太监,小心翼翼地抬着孙若微,并亲自护送,一路往慈宁宫而去。

  “这算怎么回事,把我们当什么了?”

  眼见郕王借故脱身,将臣子们晾在大殿上,众人并未离去,而是相互交头接耳,掀起了一阵阵热烈的讨论。

  “太后病体沉重,不能做主,郕王也没有个明确的态度,可让我们如何是好?”

  “就是,只差临门一脚,难道就这么算了?”

  “万一传出去,咱们不得让人笑话死?”

  此刻,于谦也是一个头两个大,不知该如何善后。

  本想顺水推舟,拥立新君继位,以此安抚人心,集中精力对抗瓦剌,谁料情况有变,闹成了如今这个样子。

  可谓势成骑虎,悬而未决啊,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列位大人,请恕下官斗胆直言。”

  “刚刚那一幕,难道你们就没有发现郕王身上,具备忠厚仁孝的优点吗?”

  就在群臣左右为难,束手无策之际,不知谁开口说了一句,引发了所有人的关注,目光纷纷汇聚。

  循声望去,原来那人是正统二年的进士,现任户部主事,官居正六品。

  有明一朝,六部主事基本是个闲职,往常极少参与朝堂决策,而今时来运转,终于有了露脸的机会。

  在同僚的期许下,那人正了正官帽,迈起四方步,开始用深感得意的语气,娓娓道来。

  “各位大人都知道,郕王殿下并非太后所生。”

  “但即便没有血脉亲情,在太后晕倒,身染沉疴之际,郕王依然能够关怀备至,悉心照料。”

  “此举,难道不配一个仁孝之风的美名,当不当得起天下臣民的表率!”

  “我大明的皇帝,必须有这样仁德高古的胸怀,恪守圣人教诲,才能令人心悦诚服。”

  “若是太后病体好转,得知此事,想必也会感念于心,称颂殿下的行为。”

  “到时,我们以此为据,再度联名上表,拥立郕王登基称帝,仁孝之举在前,谁还会反对?”

  一番洋洋洒洒的分析,尚未落地,便获得了满堂喝彩,非常鼓舞人心。

  这话说得,实在正确的不能再正确了。

  简直堪称完美,无懈可击!

  就连尚书王直都暗暗竖起大拇指:小伙子年纪轻轻,这么快就找到了通往进步的法门,了不起!

  要知道,自两汉时起,历朝历代,皆遵行孔丘与孟轲的儒家学说,以忠孝治理天下。

  评判一个人是否能担当大任,要看他是否孝顺父母,爱护亲人长辈,然后才是能力与修养。

  这样的道德法则,在中原大地上运行了上千年,世世代代,无人敢有争议。

  从春秋的孔孟开始,再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董仲舒,乃至宋朝的朱熹,程颐两位,都在用毕生推行孝道。

  更被后来文臣士子们奉为圭臬至宝,视作立身之本。

  君不见,我大明的太祖武皇帝朱元璋,都曾想偷着修改家谱,认朱熹做祖宗?

  足以证明,忠孝仁义四个字,有多么大的魔力,已经广得人心,深入骨髓,甚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所谓,天下唯有德者居之!

  作为君主,更应当亲身践行孝道,克己守礼,才能做九州万方的楷模。

  想到这一层,于谦、王直等大臣幡然醒悟。

  觉得用这个理由来扶郕王上位,太合适不过了。

  1. 上一章
  2. 章节目录
  3. 下一章

章节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