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首辅高拱要造反
A+ A-

  在朱翊钧的追问下,李贵妃说了些幼时事,让他对大明的京郊农村有了粗浅的了解,也消减了对李贵妃的畏惧之心。

  李贵妃只觉得儿子懂事,言语间更有条理,母子关系变得融洽,心里欢喜。

  两人回到乾清宫,在偏殿落座。

  李贵妃心情大好:“正好宫里有件小事,娘还没来得及处理,交给你看看。”

  原来今日门禁发现,有人偷藏一金茶壶想带出宫。经察审,是龚妃见娘家家贫,便指使内侍把隆庆赐予的金器带给娘家,弥补家计事。

  涉及后宫,属李贵妃管辖,算是她给自己的一个小考题。

  隆庆这个炼铜老铯批,当裕王时不敢胡搞,称帝后便纵情声色。

  在位六年多,光是最近两年半,就册封了十三个妃子。嫔以下无主位份者的选侍、临幸过的宫女等更是数不过来。

  其中大多是十一到十六岁的年轻女孩,好比李贵妃,如今不过二十七八,都有十岁儿子了。

  隆庆今年二月病重时,还一口气封了四个嫔妃,龚妃是其中之一。她晋位时间短,荷包肯定不宽裕。

  朱翊钧叹了口气,其实都是些困在高墙里的可怜人。

  他沉吟片刻:“金器是先帝赏赐,虽归属龚妃,却不该送给旁人,带出大内。此事该罚,但情有可原。念及初犯,龚妃和内侍各罚俸一月,并警喻六宫。此事因龚妃家贫而起,朕出银百两赏给她家人。”

  李贵妃摇头:“我儿说的有条理,也照顾了皇家体面。可惜你年幼不知人心,这事犯了忌讳,不杖责,底下人不会当回事,以后会越发大胆。”

  “娘亲说的有理,只是尚在爹爹孝期,儿子不忍见血,又思及娘亲礼佛,才没下重手。以后真有人再犯,从重处置就是了。”

  “我儿宽仁……罢了,都依你。”

  这种小事,虽是口谕,也要有文字归档,一旁自有太监记录,传喻。

  说到龚妃,朱翊钧联想到了隆庆遗留的这个历史问题。

  两宫地位尊崇,陈皇后和李贵妃自然会在丧期结束后晋升太后,荣养天年。

  但是剩下人该怎么办?

  聊及此事,李贵妃解释道:“当按旧例,迁居别宫。如娘本该移居慈宁宫,因你年幼才同住乾清宫,方便照顾。皇后昨日已移住慈庆宫,其余人近日会搬到喈凤宫、哕鸾宫等去处。”

  朱翊钧摇头,嘉靖时的旧人都还住在那,再搬过去,快把喈凤宫附近挤成学生宿舍了。他记得龚妃年纪轻轻,死在万历五年,或许就是受此影响。

  自己并非冷血的政治机器,太监宫女是人,民间百姓是人,前朝后宫也都是人。

  既知此事,不能见死不管。

  他有心革新大明,这些陈规旧俗也是该革新的对象。

  朱翊钧思索道:“若都住在大内,难免会有类似的事情发生,虽能事后惩戒,终究损皇家颜面。儿子之前读史书,汉时匠人遣居园陵,为先帝守陵,唐宋时出家为尼姑坤道,也有发还各家的,不如学习前朝旧例。”

  “这个……祖宗不知有没有先例,妄动祖制,怕不是好事。”

  李贵妃听得意动,之前这些妃嫔和她争宠,早看不顺眼了,本来想着打发到冷宫了事,若能赶出宫外,当然更好。

  只是本朝旧例在前,只要萧规曹随,就算犯错,也指责不到自己身上,贸然改动说不定会引来诸多非议。

  主少国疑,她心里没底。

  见李贵妃面色犹豫,朱翊钧心中腹诽。

  祖制?

  朕改的就是祖制!

  更何况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清理宫务,从疏散非核心职能开始吧!

  “此事并非没有先例,儿子记得本朝初年,学习先秦人殉,太不人道,成化年以后废止。”

  朱翊钧让人去翻英宗实录,果然在正统四年找到了先例。当时还有人殉的习俗,堡宗则对周王说,妃夫人之下不必死,年少有父母的各自回家。

  见到这一条,李贵妃想起来当初和裕王争宠的景王,景王就藩没几年就薨了,除国后,景王妃便回到了北京娘家,算是近年的佐证。

  “儿子以为,册封的还是没有名分的,都凭自愿。

  可回自家,也可出家。由娘亲择一二寺观,指定为后宫出家的道场。

  一来轻简大内之人,少生事端,免得众人集聚,生乱染病。

  二来让有家可回者团聚,合乎人情。

  三来寺观更清净,有助虔诚出家之人的修行。

  四来出家和回家的,可减少份例,节省开支。一些犯忌的东西,带不出宫,自然不会再有龚妃故事。

  当然,如秦淑妃,要抚养朕的幼妹,还得在宫内好生将养。”

  出家自不必说,放归自家,其实也是守寡,不能改嫁。但是民间宽松,生活更自在,因为有份例发放,娘家不会任其枉死。

  大内特殊,百物腾贵。

  将人遣出大内,宫里节省开支,她们的实际生活,也能过的更好。

  朱翊钧提出的几条,已是这个时代他能做的极限。

  先帝的女人,就算敢嫁也没人敢娶。

  文景之时“皆归家得嫁”,是只有汉代才有的自信宽容。

  让兄弟儿子继承妻妾,那是蛮夷行径,有悖人伦。

  至于守陵,住在陵园的妃嫔仍旧受人管制,日子过的同样凄惨,赵飞燕就是因此而死。而且还会增加昭陵的开支,朱翊钧想了想就放弃了这个选择。

  “此事重大,娘不能独断,还需和皇后商议一二。”李贵妃推脱道。

  朱翊钧没有失望,李贵妃没有同意,但是已经开了一个口子。

  更何况,他最急切的目标,已经达成。

  不论煮绿豆汤、施粥、商讨后宫等事,都是在向李贵妃展示自己新形象——同之前懵懂幼童做切割,成为一个成熟的小皇帝。

  普通人,也有在经历巨大冲击后,性情大变,甚至一夜白头的。

  就算他转变快一点,皇帝圣资天纵,仍属正常。

  大明多神童,丘濬、杨廷和、张居正等人,年少中举,通晓世情,比现在的朱翊钧还夸张。

  朱翊钧并不急着抢班夺权,自己穿越不久,对这个国家的了解还不够深入,之前的“淘米水”就是个例子。

  贸然以自己的想法治理国家,说不定会重复犯下王莽一样的错误。

  做这些好事,一来确实有利百姓,二来是养名望。

  如海瑞一般,敢上疏直言嘉靖,痛陈利害。

  虽然被关进大狱,险些身死,也因此名望加身,享誉海内,之后无往不利。

  王安石在地方做事,不入中枢,养望三十年,被世人视为拯救大宋的救星。

  养望天下三十年,以至于天下人奔走相告“王公不出,奈苍生何”!

  名望加身,才能越过年龄这道沟壑。

  亲政不急,只要能让李贵妃放松管控,先让自己得到更大的自主权,就算成功。

  李贵妃虽是原体生母,但本朝吸取汉宋经验,太后也不能临朝称制,被限制在后宫,实际权力很小。母子间没有根本性的冲突,只要善加引导,就不是敌人,反而是助益。

  说完后宫事,朱翊钧不再闲聊,主动去书房读书。

  并非装模作样故意讨好李贵妃,而是要更加深入的了解这个时代的学术思想。

  自己年幼,纵是皇帝,说话也没有份量,只能从古人先贤的典籍中获得理论支持。

  如果不是他会背《孟子》,为自己的行为背书,李贵妃多半要因为自己跑到厨房而加以惩罚,之后更不会让自己处理龚妃之事了。

  日后革新大明,同样得用这些圣贤的话语进行包装。

  同时运用“我注六经”和“六经注我”两大杀手锏,构建适应这个时代的理论体系和话术,才能赢得足够的支持。

  至于不支持的,通通是异端。

  书案一角,摆着摊开的《千家诗》,皇家内府彩印。

  当年这等善本只在国家图书馆隔着玻璃远远看过,初见时朱翊钧兴奋不已,想怎么摸就怎么摸,如今已经被他弃之如敝履。

  诗三百千,是幼时认字开蒙,现在读的是《大学》。

  今年年初,作为太子的朱翊钧才开始出阁日讲,正式学习四书五经。不过学了两个月,就因为隆庆病重暂停,直到如今。

  高拱、张居正等先生不在,但孙隆诸太监出自司礼监内书堂,教他们的先生都是翰林学士,文化水平堪比举人,讲解这等基础内容,并非难事。

  前两天便让人找来了之前旧档,高拱张居正为隆庆日讲时所留的笔记,用来辅助自学。

  他记得高拱之后整理成《日进直讲》,张居正整理成《四书直解》,被后人对照,发现很多段落完全重合。

  但不能以此认定张居正抄袭,毕竟四书有朱熹的标准答案,任何人都不能走出这个框架。且两人的儒学见解接近,反朱熹之理学,亦反徐阶之心学。

  见朱翊钧懂事,李贵妃十分欣慰。

  先帝故去,唯一的盼头就是儿子。

  经历过嘉靖晚期的晦暗压抑,隆庆的纵情声色,她自然希望朱翊钧能够成为一代圣明君主,青史留名,自己面上也有光。

  朱翊钧主动读书,李贵妃则细细抄录《地藏菩萨本愿经》,默默祈福。

  如高骈诗言: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母子俩平静的读书时光,很快被冯保打破。

  和冯保一同来到乾清宫的,还有一个身宽体胖的太监,正是朱翊钧的三舅,李贵妃的幼弟,李进。

  当年逃难进京,他割去烦恼根,当了太监,如今舅凭甥贵,直升为御马监提督太监,只在掌印之下。

  御马监统领禁兵、提督京营、出镇地方,还负责一部分皇城防卫,是内廷唯一能和司礼监分庭抗礼的机构。

  土木堡之变后,在西直门和彰义门同瓦剌军作战的,就有御马监的部队。

  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如今主少国疑,李贵妃寝食难安,这等重要的力量,必须要有自家人才能放心。

  见礼过后,看李进的脸上满是汗水,李贵妃赐冰镇西瓜,让他吃两片解暑,自己也喝口茶,休息片刻。

  李进顾不上吃瓜,爆出个惊天消息:“娘娘,首辅高拱有反心!”

  “啊!?”

  李贵妃一惊,失手打翻砚台。顾不上衣服的墨迹,忙追问具体细节。

  “弟今日才知,之前有人听到高拱说‘十岁孩童,如何做天子’。还有传言说,高拱想要拥立外面的藩王上位,正在密谋谋反,罪不容诛啊……”

  “宫规森严,三弟不得信口雌黄!”

  高拱推荐的陈洪、孟冲等司礼监掌印,多给隆庆进献美女虎狼之药,惹的李贵妃不喜,但她不信高拱会反。

  “千真万确啊娘娘,是弟亲自打听来的!都说天底下功劳,就属开国和拥立最大,他就是想要一个拥立之功,借机封爵!”

  李进急的走来走去的,“弟说的不明白,还是让冯保来说吧。”

  “奴婢以为,蔑视万岁爷的话可能是真,拥立藩王的密谋,多半是假,有人误传,进了李中官的耳朵。李中官也是忠心,知道后急于传报。”

  不顾李进在一旁拉扯,冯保反而为高拱辩解。

  朱翊钧在书房听到声音,放下了手中书。

  李贵妃皱眉:“你仔细说,传言是怎么回事。”

  “奴婢斗胆,万岁爷年岁尚小,正合他高拱弄权,没有必要再拥立藩王进京。若是找来个世庙爷爷一般的,反而有碍。

  是以高拱不会密谋,拥立外地藩王。最多是他吃了熊心豹子胆,学董卓行废立,挟持更小的潞王,更容易操控,彰显他的权势。”

  “他好大的胆子!”李贵妃一拍桌子。

  冯保伏跪在地:“娘娘息怒,这都是传言,太过荒谬,奴婢都不敢信。只是事情牵扯太大,不敢不来禀告。就算他真的说了什么大逆不道之言,也可能是无心脱口,并非有意孩视陛下。”

  “哼,什么无心脱口,分明就是他的心里话!”

  李贵妃眼圈通红:“先帝才走几天,他就敢这般欺辱我们孤儿寡母,真是可恨、可恨!”

  朱翊钧走出书房,温声安慰:“娘亲莫急,此事重大,得去找皇后商议,且先换了衣服,这里有我。”

  安慰完李贵妃,朱翊钧让李进这个便宜舅舅先回去,还给他一道口谕,去检查宫禁守卫,以免真有小人兴风作浪。

  得了令,李进自觉很受重视,开心离去。

  朱翊钧转头看向冯保,似笑非笑:“你有话同朕讲,莫要吓到母妃。前面朕都听到了,可还有什么罪证?”

  冯保忙掏出几份奏本,没有注意到朱翊钧的语气已没有往日亲热。

  “万岁爷您看,奴才得知此事后,赶忙让人找了今年和高拱有关的本子。这是今年三月户科给事中曹大埜的奏本,弹劾高拱十大不忠,当时先帝爷已经生病,才被高拱欺瞒蒙蔽。”

  十大不忠,第一条就是隆庆生病,却和亲家刑部侍郎曹金喝酒。收受金银、买卖官爵、笼络党羽、提拔亲信、打压异己、阻碍言路……

  单看这一份奏疏,高拱就是和严嵩差不多的大奸臣。

  之后,冯保又拿出来几份弹劾高拱的奏疏,说这些都是被高拱打压的忠良,给朱翊钧讲述高拱是何等的可恶。

  比如隆庆初年,高拱为了夺权,指派爪牙齐康,攻击首辅徐阶和阁臣李春芳,惹来公愤,六部上疏弹劾高拱。

  海瑞都为之鸣不平!

  他上《乞治党邪言官疏》,怒斥高拱之错,这才让高拱灰溜溜回家。

  后来圣上误信腾祥陈洪等人谗言,又让高拱回京。

  还有几个月前,太子出阁日讲,高拱定五日才派一个阁臣。讲解经义,查看进度。平时只有讲读官等人陪侍,明显是对朱翊钧的轻视。冯保劝说隆庆后,才改成每天都派一个阁臣。

  同样是上班打卡,五天才来一次和天天来,能一样吗?

  可见高拱疏慢之心!

  ————

  海瑞当时攻击高拱,但后来认错。在《海瑞文集》中记载

  “时误听人言,说二公事俱未的确。中玄(高拱)是箇安贫守清介宰相,是箇用血气不能为委屈循热之人,一时保留存翁(徐阶)攻中玄者颇多。……存翁为富,中玄守贫,此未论及。人之难得,人之难知,如此哉!”

  1. 上一章
  2. 章节目录
  3. 下一章

章节 X

第1章 张居正中暑了,不如我们…… 第2章 首辅高拱要造反 第3章 包藏祸心 第4章 权力让人上瘾 第5章 不能学弱宋 第6章 为王安石翻案 第7章 变法革新第一令! 第8章 苦一苦先帝,骂名我来担 第9章 四菜一汤 第10章 鱼都臭了 第11章 立威弘德,宽严并济 第12章 当今圣上有大帝之资 第13章 酒色财气 第14章 皇帝的寿命 第15章 快请李时珍! vip 第16章 说话管用就是权力 vip 第17章 初入内阁 vip 第18章 敲打 vip 第19章 尊号 vip 第20章 君子和而不同 vip 第21章 反对我的都给一百万 vip 第22章 下雨天留客天 vip 第23章 皇帝的课表 vip 第24章 给高拱的信 vip 第25章 高拱离京 vip 第26章 废漕改海 vip 第27章 节约的目的 vip 第28章 孤儿军 vip 第29章 为胡宗宪鸣冤 vip 第30章 司法的意义 vip 第31章 好太监,坏太监。 vip 第32章 大老虎张宏 vip 第33章 京察,启动! vip 第34章 考成法 vip 第35章 不配当总宪 vip 第36章 起居注和《万历会计录》 vip 第37章 户部弊病 vip 第38章 阁部之争 vip 第39章 富贵长久 vip 第40章 荷花案 vip 第41章 秉公办案 vip 第42章 无名侦探朱翊钧 vip 第43章 封路 vip 第44章 杀鸡就用牛刀 vip 第45章 北京疑似过于城市化了 vip 第46章 结案 vip 第47章 上架感言 vip 第48章 清汤大老爷 vip 第49章 造大船,闯大海 vip 第50章 风浪越大,鱼越贵 vip 第51章 道德底线有待降低 vip 第52章 戚继光的威名 vip 第53章 大象牌烟草公司 vip 第54章 大象外交 vip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