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遇伏
A+ A-

  又是一轮射击过后,枪声在空气中回荡,如同死神的回声。

  除了马瑾瑜被那清兵千户下令故意留下之外,其余的女兵都被射杀,她们的身影在这个世界上静静倒下,成为了这片土地上又一段悲壮的记忆。

  而马瑾瑜也被数把雁翎刀架在了脖子上,冰冷的刀锋紧贴着她的肌肤,她能感受到死亡的气息正从那刀尖上缓缓渗出。

  清兵千户淫笑着,正要上前对她进行凌辱,却听见背后一阵枪声传来,那笑声戛然而止。

  他的脸上还挂着那未完成的笑容,转过头,只见身后一排排清兵被铅弹击中,纷纷倒下,如同被狂风吹倒的稻穗。

  清兵千户大惊失色,他和手下的士兵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马瑾瑜那些女兵身上,竟未察觉明军何时已经悄无声息地、来到了他们的背后。

  射击的明军正是李家军,他们发射完首轮火铳之后,便骑上战马,挥舞着腰刀向清兵冲了过来,如同从天而降的战神,带着复仇的火焰和正义的怒吼。

  李小军更是一马当先,他双手各持一把自生火铳,这种燧发枪可以骑行射击。

  他的动作迅速而熟练,一眨眼功夫,那名清兵千户还来不及拔刀,李小军就已经冲到他的跟前,举起火铳,对着他的脑门就是一枪。

  “砰”的一声,枪声响彻云霄,清兵千户的脑浆和鲜血迸裂开来,随后整个人直挺挺的摔在地上,他的生命在这一刻被无情地夺走。

  头领被杀,清兵顿时陷入混乱之中,他们如同无头苍蝇般四处乱撞。

  两名百户试图重整混乱的阵型,但一名被李小军另一支火铳所杀,火铳的轰鸣声中,那百户的身体被重重地抛起,然后无力地坠落;

  另一名被夏建仁一刀砍了脑袋,那一刀快如闪电,百户的头颅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滚落在地。

  李家军骑着战马,在乱成一团的清兵中冲杀,如刀切黄瓜,他们的动作迅猛而冷酷,每一次挥刀都带走了一条生命。

  一口杀了二十多人之后,其余清兵见千户和百户都被杀,纷纷奔溃而逃,他们丢弃了武器,脱下了盔甲,只为了能够逃得更快一些。

  这时,李小军的脑海里传来了系统的提示,那声音平静而机械:

  “军功+20”

  “军功+20”

  ……

  “背后偷袭,军功加成20%”

  李小军心想:击杀敌人的强弱,所获得的军功果然不同。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了然,似乎在这乱世中,每一次的生死较量,都有着它特定的价值。

  马瑾瑜见李小军救了自己,便行礼说:“游击马瑾瑜,感谢将军相救之恩!敢问将军大名?”

  李小军回礼说:“末将金平守备李小军。”

  马瑾瑜见李小军所带人马只有三百多,风尘仆仆,便问:“潮州府已经失守了吗?”

  李小军点头说:“李成栋率六万大军朝西进,我要赶去广州报信,马姑娘一路而行吗?”

  马瑾瑜摇了摇头说:“我还有急事,所往方向不同。”

  李小军将两匹好马牵给她,又将一把自生火铳递给她,说:“马姑娘会用火铳吧,这把可骑射,就借给马姑娘防身之用。”

  马瑾瑜接过火铳,这种先进的自生火铳,她从未见过,便说:“练过一阵,但一直认为没有白杆枪好使,这次出征,见识了清狗火器的厉害,此番若能回去,定要组练一支火枪兵。”

  她接过朱梅递来的火药铅弹,跨上战马,对李小军说:“救命之恩,改日为报!告辞。”

  李小军抱拳辞行说:“枪是我借给你的,你可不能死了哈。”

  “欠你一支枪,还你一支火枪队!”马瑾瑜哈哈一笑,夹马奔驰而去,她的身影在风中逐渐远去,留下了一道英勇的剪影。

  马瑾瑜嘴上虽轻描淡写,但她内心对李小军救命之恩,却是感激万分。

  刚才的战斗,规模不大,却是她有生以来,经历过的最绝望的一战,也是唯一让她感到恐惧的战斗。

  战死沙场,对武将而言,并不可怕,马革裹尸,历代武将视为荣耀和归宿。

  但一想到遭受鞑子的侮辱,还会被那禽兽当成战利品收割,马瑾瑜心中便涌起一股难以言说的恐惧。

  而李小军的出现,就像黑夜中迷途中的旅人,遇见了冉冉升起的白月光。

  李小军倒不是吝啬,他是想让马瑾瑜心中惦记所欠要还,战斗中或许就不会那么不要命了。

  当然,他知道这可能没什么用,但总得做点什么。

  夏建仁走了过来,神色紧张地说:“大人,我们快走吧,刚刚救人耽搁了不少时间,如果遇到李成栋的先锋骑兵就完了。”

  李小军点了点头,让手下把清兵的战马牵上,便跨上战马,往山路上奔去。

  这山路比想象中难行,马匹在狭窄的山道上艰难前行,不时有碎石滑落,马蹄下的土地松软而不平,每一步都显得小心翼翼。

  他们遇到了陡峭的上坡,马匹奋力攀登,汗水从它们的身上流淌下来,滴落在干燥的土地上。

  李小军和士兵们不得不下马,牵着马匹一步步走过那些险峻的路段。

  不过,艰难的路途总有尽头。

  当他们走过了那段崎岖的山路后,道路变得平坦起来,甚至可以让战马小跑。

  夏建仁告诉李小军,明朝的官兵曾在这里修过道路,但工程未完,后来就莫名其妙地废弃了。

  这一路上,他们沉默寡言,只有马蹄踏在泥土上的声音,伴随着他们前行。

  不久,他们进入了帽峰山的怀抱。

  帽峰山已经是广州的地界,距离绍武帝所在的城中心,还有四十多里路。

  时间匆匆,自他们出发已经过去了四天。

  帽峰山的山路未经修筑,蜿蜒曲折,李小军和他的队伍只能骑着战马缓缓前行。

  山路狭窄且崎岖不平,阳光透过茂密的树叶,斑驳地洒在山路上,形成一片片光影交错的美景。

  战马在这条山路上行走得异常艰难,它们时而要跨越巨大的石块,时而要踩过湿滑的泥泞。

  每当遇到陡峭的上坡,战马们就不得不放慢脚步,艰难地攀爬,蹄子深深地陷入泥土中,仿佛在寻找着稳固的立足点。

  李小军骑在一匹黑色的战马上,走在最前方,时刻关注着前方的路况。

  夏建仁赶了上来,说:“前面就是关宁寨的地盘,他们经常打家劫舍,不过也时常救济穷人,名声倒也不算太差。”

  他顿了一下又说:“我们是官兵,按说他们是不敢打坏主意的,但如今朝廷没落,我们人数又没他们多,这就很难说了。”

  李小军让大家就地停下,填装好火药,点燃火绳,然后再次上马前进。

  果然,走出不久之后,在山坡险要之处,突然窜出百来名山贼,一个个举着一根黑不溜秋,像烧火棍一样的东西瞄准李小军等人。

  1. 上一章
  2. 章节目录
  3. 下一章

章节 X

相关推荐: